“无人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从电子商务的历史性转变到更快的应急响应。但这项技术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它可以用来监视,威胁关键的基础设施,或者攻击人群和公共场所。”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科斯特珍·尼尔森在《华盛顿邮报》写道。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4日出席一场露天活动时遭遇“无人机袭击”,据称嫌犯操纵两架搭载炸药的无人机试图行刺。在外界关注幕后主使的同时,无人机的利弊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有报道指出,如果“刺杀”说法属实,这将是首起针对一国元首的无人机袭击,也可能是未来的可怕预兆。还有安全专家担心,无人机威胁今后或将频现,武装组织甚至可能利用无人机发动生化袭击。
无人机发展迅速,各有利弊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供应增加、价格下降等因素,民用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这种集实用和休闲于一身的新兴电子产品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的无人机不仅可以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有记录生活场景等娱乐功能。
“四轴飞行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无人机,有时被称为“四旋翼”。这类无人机可以远程操作,充电一次便可飞行20分钟以上,价格便宜且购买方便。不过,“小精灵”载荷有限且极易变身致命武器,甚至威胁社会安全。
极端组织抓住了技术进步这一机会进行战术创新。据报道,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曾使用无人机发动袭击,包括投掷手榴弹和撞击基础设施。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极端组织能够利用低成本工具对强大的敌人造成致命损害。令人担忧的是,无人机的威胁不仅局限于中东战场。
2015年1月,一架失控的无人机坠毁在白宫草坪上,引发人们对美国总统安危的担忧。此后不久,一架携带放射性物质的无人机飞入日本首相官邸,经查是一男子抗议日本核政策而为。今年4月,沙特安全部队在皇宫附近击落一架无人机,有报道指向“政变袭击”。
有观点认为,非一国行为体发动的无人机袭击影响有限。Stratfor安全咨询公司的分析师斯科特·斯图尔特指出,军用无人机极难获得,而自制炸弹的杀伤力通常小得多。
还是有专家担心,一场成功的小规模袭击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可能远甚于实际损害,从而实现袭击者扩散恐怖主义的目标。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等极端组织都已实现过这一目标。政策智库兰德公司的分析师科林·克拉克指出,这是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方面,即使不能造成大量伤亡,袭击仍然可以引发恐惧。
无人机威胁性上升,如何应对
美国安全部门已经发出警告:现行法律不足以应对无人机威胁,操作者可以利用无人驾驶飞机系统(UAS)发动常规攻击和网络攻击等。今年6月,国安部的多名官员在国会作证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迫在眉睫的威胁,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由于联邦法律早在无人机技术发展前就已颁布,因此国安部和司法部在管理无人机问题上“束手束脚”。
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CSD)副主任丹·盖丁格指出,不少反无人机系统,如旨在切断操作员与无人机联系的“干扰机”难以在非战斗区域部署,因为这类技术可能干扰商业飞行和执法行动等。“在国内部署这些措施面临很多挑战,”盖丁格说。还有分析指出,有些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雷达难以发现识别。此外,随着无人机人气持续高涨,难以从大批发烧友中辨别出不法分子。
据报道,美国安部已经呼吁国会修改相关法律,赋予美国联邦政府更多权限,用以应对无人机威胁。德国去年通过《关于规范无人驾驶飞行器使用规定》,对无人机使用者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法国也在2012年初次颁布针对无人机管理的法令,随后对相关法规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严格规范无人机的使用。但绿色和平组织上月称其操纵一架无人机撞向法国一座核电站,以此提醒公众警惕核电安全隐患。
尽管不少企业正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有关规定,但是,相关规定能否及时生效?各个层面的不同部门又能否协调管理“黑飞”?管理工具和技术是否足够先进?
兰德公司的克拉克指出,各国政府都在努力跟上商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实际情况远远超过法律、政策和权威”。《大西洋月刊》指出,委内瑞拉“暗杀事件”表明,科技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政府的应对能力。
对于这种由无人机带来的难解现状,科技造成的问题,也应当由科技来解决。江苏海创科技作为反无人机导航诱骗系统行业的领先企业,长期专注反无人机技术研究,已自主研发出一套成熟的反无人机系统,能实时监测、持续跟踪、精确处置无人机,为各国政府部门及一些重要机构提供应对无人机袭击的解决方案和定制的低空保障服务。